甘孜障图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评论

文明新风拂珠海,移风易俗润心田

来源:珠海文明网 编辑:林燕珊

  三四月交界的珠海,木棉花开得正艳,海风裹着春意拂过街头巷尾。清明将至,社区里已有志愿者穿梭在榕树荫下,将《文明祭祀倡议书》递到居民手中。

  这几年,珠海的清明悄然换了模样,焚烧纸钱的烟雾缭绕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束束素净的菊花和写满寄语的卡片。而这,不过是这座城市移风易俗中的一页——当旧习悄然退场,文明新风的种子已在生活里生根发芽。

  文明新风体现在春节期间。蛇年春节,珠海一小区门口,保安师傅接过业主递来的红包,笑容满面地道谢。这红包不过十元一张,却承载着满满的祝福。

  在珠海,这样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笔者曾听一位朋友打趣:“广东人的红包,主打一个‘利是派到尽,钱包冇压力’?!被八渲卑祝吹莱隽斯愣恕敖残牟唤步稹钡闹腔邸彀疚指黾?,何必让情意变成压力?

  在珠海高新区的一场年俗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活动现场发放的《压岁钱使用家庭计划书》。一位母亲告诉笔者:“以前孩子拿到压岁钱就想着买玩具,现在他们会主动商量,把钱存起来。”从“比谁收得多”到“比谁用得巧”,珠海用一场场寓教于乐的活动,让文明新风吹进了千家万户。

  移风易俗的新风,同样吹拂着珠海的婚礼殿堂。去年秋天,30对新人在香洲区的集体婚礼上许下誓言。没有天价彩礼,没有豪车排场,唯有碧海蓝天见证真情。

  香洲区自2021年被确认为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以来,着力提升婚姻登记服务水平。如今,香洲区婚姻登记处已成“网红打卡地”,新人们在这里领取的不只是结婚证,也引领了文明婚嫁新风尚。

  推进移风易俗,文明祭扫是一大重点。

  在珠海翠香社区的活动室里,十几位妇女正将旧报纸折叠成菊花的模样;石花社区的茶席上飘着袅袅茶香,老人们一边品茶一边听着文明祭扫的讲解,有街坊掏出手机,当场尝试“云祭扫”;而在凤凰山烈士陵园,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将菊花庄重地摆在纪念碑下……

  珠海的故事,让人不禁想起某些地方仍在延续的旧俗——红包厚度衡量情谊深浅,婚宴规模代表家族脸面,祭祀排场等同孝心分量。这些习俗本寄托着美好祝愿,却在攀比中异化成沉重的负担。反观珠海,用“制度引导+文化浸润”的双重密码,悄然解开陈规陋习的枷锁。

  “移风易俗,不是要丢掉传统,而是要丢掉陋习!”在笔者走访金湾区三灶镇中心村时,宣讲员正在进行宣讲。据中心村党委书记介绍,该村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时,特别加入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敬亲、反对大操大办等内容。

  更妙的是“积分制”——如斗门区莲洲镇红星村,通过实施“积分制”管理,引导村民摒弃陈规陋习,用文明行为“赚积分、换实惠”。村民周大姐笑着说:“以前攀比是在挣面子,现在文明行为有了回报,大家更愿意响应号召了!”

  文明乡风,从来都是“润物细无声”的表达。

  当红包回归讨彩头的本真,当婚礼聚焦结同心的纯粹,当祭扫化作寄哀思的静默,人们会发现,剥离浮华的形式,情感的表达反而更加真挚。

  从“积分制”激发自治活力,到“云祭扫”传递环保理念,珠海正在书写一份独特的答卷——移风易俗不是与传统割裂,而是让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生;不是靠重奖重罚,而是让文明成为人人向往的生活方式。 (来源: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