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才华是拱北海关技术中心动物检疫实验室的高级兽医师。23年来,他全身心投入打击濒危动物走私、物种鉴定等工作,为供港澳农产品提供卫生质量安全检测服务,是国门生物安全的守护者。
2002年,沙才华参与现生象牙与猛犸象牙的鉴定技术研究和能力开发,为解决辖区进口猛犸象牙鉴别归类难题提供技术支持,使拱北海关技术中心成为系统内最早具备象牙等濒危物种鉴定技术能力和资质的实验室之一。在工作中,他坚持不断探索和突破,逐渐掌握物种鉴定前沿技术,并开发物种鉴定新方法,带领实验室团队开发运用DNA条形码技术进行动物物种鉴定,不断提高动物检疫实验室的物种鉴定能力。近三年来,拱北海关技术中心动物物种鉴定业务量增长50%以上,2023年检出濒危动物(国家重点?;ざ铮?95批、外来入侵物种199批,同比增长339.7%。鉴定的濒危动物包括非洲象、亚洲象、中华穿山甲、黑熊、珊瑚、玳瑁等,鉴定的外来入侵物种包括巴西红耳龟、食人鱼、清道夫等。2024年9月,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其检出的红耳彩龟案进行宣判,这是全国首例非法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刑事案件宣判,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生物安全法》实施以来全国首例成功判决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对后续判例产生积极示范效应。
在实验室工作,沙才华需要经常面对动物肉块、蹄脚等组织和血样,工作环境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高大上”,反而更像“灾难现场”。2024年夏天,沙才华临时接到任务要对珠海海警查获的一批约60个泡沫箱的活鱼进行鉴定。该批活鱼种类繁多,部分鱼苗已经死亡,散发的腥臭味严重,但是鉴定工作任务重、时间紧,沙才华毫不犹豫迅速奔赴现场,与同事们协商制定科学抽样鉴定方案,克服了鱼苗数量大、任务急等困难,一直干到次日凌晨3点才完成了抽检任务,及时出具了相关鉴定报告。
20多年来,沙才华牵头起草设备维护和操作规程117个,制定实验室规范操作指引(SOP)20个。此外,他还主持完成科研项目、申报发明专利,为保障供港澳鲜活农产品的安全稳定,以及实验室的检测质量安全和业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来源:珠海特区报)